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癌症,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。国家癌症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。肺癌防治的关键是“三早”: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研究表明,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(LDCT)筛查,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诊断率,降低死亡率。
肺癌筛查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,目前肺癌筛查的常用影像学技术有胸部X线检查、低剂量螺旋CT、MRI检查、PET-CT。
●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胸部X线检查诊断肺癌的特异度约78.2%,灵敏度仅为25%,漏诊率高达75%。国内有学者研究指出肺癌筛查行胸部X线检查是无意义的,甚至是有害的,肺癌5年生存率并不能得到改善。
●CT扫描是对肺部结节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,灵敏度为98.1%,特异度为93%,可早期发现病变、早期诊断。
●MRI对≥5mm的实性肺结节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,可用于肺癌筛查的替代检查手段。
●PET-CT的价值在于恶性结节术前分期,而非良恶性结节的鉴别。
2024年8月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,提出肺癌早期筛查的最佳方法是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,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、MRI检查、PET-CT检查、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检查项目进行肺癌筛查。
肺癌筛查对象是肺癌高风险人群,无肺癌病史,年龄一般在50~74岁之间。肺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。肺癌高风险人群是指年龄≥50岁,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:
1.吸烟包年数≥20包年,包括曾经吸烟≥20包年,但戒烟不足15年(吸烟包年数=每天吸烟的包数×吸烟年数)。
2. 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≥20年。
3.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。
4. 有职业暴露史(石棉、氡、铍、铬、镉、镍、硅、煤烟和煤烟尘等)至少1年。
5. 有一级亲属(父母、子女以及兄弟姐妹)确诊肺癌。
研究结果表明,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无明显差异,不影响病变检出,图像质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,而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明显降低(约280%),适宜在肺癌筛查广泛推广。胸部低剂量CT筛查发现肺结节的灵敏度为98.1%,如配合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检测,能进一步提高检出率,可早期发现微小肺结节,早期明确诊断。
大多数人群的认知中,肺结节即肺癌,导致患者恐慌,过度关注带来医疗资源浪费、过度检查、过度治疗。然而CT筛查发现的肺结节大多数不是肺癌,不同类型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同,并非所有的肺结节都需要同样的后续检查和处理。按照薄层CT图像显示的密度,可以将筛查检出的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、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,国内一组研究数据显示,实性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为29.2%,磨玻璃结节为81.6%,部分实性结节为85.4%,对于筛查发现的多发实性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更低(转移除外),而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,特别是部分实性结节是肺癌的概率较高。因此,对于筛查发现的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,特别是早期肺癌的识别尤为重要。
由于肺癌临床干预最佳时期是肿瘤处于微浸润期,该期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良性,几乎无转移风险,因此,把握好微浸润期肺癌的影像诊断是诊治的关键,临床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。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充分显示病变,有利于不同类型肺结节特征的观察,准确判断肺结节良恶性并进行结节恶性风险分级,识别非浸润性病变和浸润性病变,做到影像病理诊断,为肺结节科学分类管理及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。
总之,肺结节正确分类、描述和处理,是早期肺癌筛查成功实施的关键。目前国内外发表的肺癌筛查指南或共识中,均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CT作为首选筛查手段,可早期发现病变、早期明确诊断,避免不必要的转诊、重复检查以及不恰当的干预,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焦虑和医生纠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