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傅仁斌 湖南科技报 2019-06-20
蘑菇是指个体肉质至近肉质的一类大型真菌
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蘑菇种类在1.4万种以上
我国具有食用价值的食用菌有936种
具有药用价值的药用菌有437种
毒蘑菇有435种
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
一直深受广大百姓喜爱
但因老百姓区分不清食用菇和毒蘑菇
世界各地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
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
“据湖南省疾控中心统计数据,今年6月来,我省已发生33起毒蘑菇中毒事件,有100余人中毒,已知有6人死亡。”6月19日,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道,6~9月是野生菌高发季节,请广大百姓珍惜生命,切勿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。
陈作红,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,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,长期从事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,在该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,调查了我国蘑菇中毒300余起中毒事件,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了论文80多篇,出版有《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》《湖南大型真菌图鉴》等著作。近年来60余次受国家卫健委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、中国疾控、各省市疾控、医院等部门邀请进行毒蘑菇标本鉴定、指导治疗和技术培训。
“今年上半年湖南雨水特多,我早就预测今年湖南蘑菇中毒事件将多发。6月来,我省各地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,每天都有信息传到我这。”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,就6月14日这一天,从早到晚,他收到道县、祁阳、韶山、长沙市4起严重中毒事件,有8位在省人民医院有抢救,有1位因吃得太多、来得太晚于当天下午不幸死亡。
记者从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了解到,今年6月以来,省疾控中心在祁东县、湘潭县、宁乡市等地连续监测到12起39例因剧毒灰花纹鹅膏导致的中毒事件,中毒患者病情危重。
蘑菇中毒是食物中毒致死主因
“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、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,而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。2017年湖南省食源性中毒事件共致35人死亡,其中31人是由毒蘑菇导致。”陈作红教授介绍说,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数据,2013年至2017年5年间,全国报告蘑菇中毒事件中,病死率高达21.08%。
陈作红教授认为,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,与我国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有采食野生菌的习惯有关。因为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形态上很相似,老百姓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,导致误采误食引起中毒。
陈作红教授还举例说,如稀褶红菇与亚稀褶红菇,两者形态非常相似,但稀褶红菇无毒可食,亚稀褶红菇却剧毒,类似的还有草鸡枞鹅膏与灰花纹鹅膏,黑木耳与叶状耳盘菌,小蚁巢伞与丝盖伞,等等。
“蘑菇形态千差万别,对于非专业人士,无法从外观、形态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,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。”陈作红教授建议,对于老百姓来说,除非某些经常采食的野生菌种类,如松乳菇(又称枞菌或寒菌)可采食外,对于其他的种类建议不要采食。
“在湖南湘西地区,当地老百姓只采食枞菌,故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。”陈作红教授以此为例举证道。
七成蘑菇中毒致死“祸首”是剧毒鹅膏菌
“近年来,我们通过调查大量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现,在我国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,主要是一些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和亚稀褶红菇。”陈作红教授介绍说,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包括鹅膏菌属中的致命鹅膏、灰花纹鹅膏、淡红鹅膏、淡红鹅膏、假淡红鹅膏,盔孢伞属中的条盖盔孢伞,环柄菇属中的肉褐鳞环柄菇,这些种类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害;红菇属的 亚稀褶红菇引起横纹肌溶解。
“在我国,70%的蘑菇中毒导致死亡事件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。”陈作红教授介绍说,剧毒鹅膏菌是毒蘑菇中比较好识别和区分的,它同时具有菌盖、菌柄、菌环和菌托。
通俗地说,就是“头上戴帽(指有菌盖)、腰间系裙(指有菌环)、脚上还穿鞋(指有菌托)”的蘑菇就是鹅膏菌。这类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,因此,凡是“头上戴帽、腰间系裙、脚上还穿鞋”的蘑菇千万不能采食。
“在湖南,灰花纹鹅膏菌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高温潮湿季节,它生长于石栎、刺栲等阔叶林中。亚稀褶红菇集中在7~8月发生。”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,灰花纹鹅膏菌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.1毫克,1朵蘑菇所含毒素即足以使一个成年人死亡。在湖南、江西,他们调查了35起灰花纹鹅膏菌中毒事件,已导致356人中毒,死亡81人。
陈作红教授介绍说,含鹅膏毒素的鹅膏菌、盔孢伞及环柄菇属中的剧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明显表现出4个阶段——潜伏期、胃肠炎期、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。
误食鹅膏菌后,一般发病较慢,有6~12小时的潜伏期。
潜伏期过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剧烈腹痛、“霍乱型”腹泻等肠胃症状。
胃肠期过后,症状消失,近似康复,1~2天内无明显易见症状,容易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。在这个阶段尽管临床症状得到改善,但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AST、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开始上升,肾功能也开始恶化。
假愈期过后,病情迅速恶化,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,肝肿大,转氨酶急剧上升,严重的高达几千甚至几万,随着这些酶活性的急剧增加,肝肾功能恶化,凝血功能被严重扰乱,引起内出血,最后导致肝、肾、心、脑、肺等器官功能衰竭,5~16天病人死亡。
而误食亚稀褶红菇后,发病时间一般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。开始时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现象,并有乏力感,24小时后,出现全身乏力明显,肌肉痉挛性疼痛,肢体乏力,明显的腰背痛,肌肉酸痛。胸闷、心悸,呼吸急促困难。血尿或血红蛋白尿,出现酱油色尿液。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,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。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。
“一旦误食野生菌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一定要及早就医,越早进行毒物清除,治疗效果越好。”陈作红教授还特别提醒道,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,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、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,一定要及时送至大医院去治疗。因为肯定是误食了含有剧毒鹅膏的种类,会导致急性肝损害,如果不及时治疗,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民间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靠谱
“很多爱吃蘑菇的百姓,喜欢根据经验去辨识。”对此,陈作红教授表示,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,这样很容易陷入认识误区。
误区一: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,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。
陈作红教授表示,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,如灰花纹鹅膏、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,致命鹅膏、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。
误区二:蘑菇跟大蒜、大米、银器、瓷片等一起煮,颜色变黑有毒,未变颜色就无毒。
陈作红教授指出,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,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、大米一起煮,大蒜、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。
误区三:生虫、生蛆的蘑菇无毒。
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,很多昆虫、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。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,生蛆。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,小鼠都不会死。
误区四: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。
“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、红菇科的一个特征,实际上,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。”陈作红教授表示,故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。
误区五: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,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。
对此,陈作红教授表示,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,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。
湖南剧毒野生蘑菇和常见毒蘑菇
通俗地说,就是“头上戴帽(指有菌盖)、腰间系裙(指有菌环)、脚上还穿鞋(指有菌托)”的蘑菇就是鹅膏菌。这类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,因此,凡是“头上戴帽、腰间系裙、脚上还穿鞋”的蘑菇千万不能采食。
误区一: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,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。